【你问我答】反手这么练,可以吗?
01
首先,感谢您的关注、信任与提问,试着谈谈我的看法:
第一,我觉得您特别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注重独立思考,边练球边思考,而不只是盲目练习,盲目上量。
再一个,通过您的提问,知道您在跟着教练学球,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可取。
在刚开始学球,特别是建立基本动作框架阶段,适当付费、找一个有经验教练学一学,打打多球,我认为是一件非常划算、事半功倍的投入,功在当下,利在一生。
关于几个问题,一个一个来。
展开剩余74%“学习张本智和的反手框架,是否合理?”
我认为,喜欢、欣赏并学习一名顶尖球星,是人之常情,向榜样看齐嘛。
张本智和的反手技术,也是大家公认的先进和优秀,对标对表,我觉得没有问题。
张本智和的反手技术,因为器材变化特别是新材料球的使用,与张继科、二王一马时代有很大区别。
直接表现为:来球旋转降低,回合增多,如果想增加回球威胁,总体上看,撞击的比例确实在提升。
但是,是否说一定要撞击大于摩擦?
我认为不可一概而论,还是要看运用场景和具体技术。
比如,不合位,需要调整的球,肯定需要多加摩擦,保证弧线和上台率。机会球,撞击自然会多一些,增加速度和力量感。
练习一段时间后,身边球友对您的反手技术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,诸如:增加手腕引和摩擦,等等,是否要听取?
乒乓球运动,非常吃功夫。
走专业的孩子,从五六岁开始学球,打到十几岁专业队水平,在这段漫长时间里,他们对球的理解和认识一定是分阶段、不一样的,具体到某一项技术甚至可能是自我颠覆式的。
听还是不听,何去何从?
我认为还是要坚持实践出真知,边练边试,既不要一味拒绝,固执己见,也不要盲听盲信,放弃自我。
业余,不是专业,没有那么严格,很多东西都可以尝试一二,一试,效果好坏,适合与否,一目了然。建议您各种手法,多多尝试,互相比较。
具体到该问题,更具体的建议是:先把球打实、打长,找到很直接的撞击手感,再去感受撞摩比例,找摩擦感觉。
最后,预祝您身体健康,球技精进!
02
问题大致回答完毕,但是关于“问题与答案”的思考还在继续。
球友的提问是个性化的,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很可能是普遍性的。很多时候,我们之所以关注“别人的问题”,其实是在寻找“自己的答案”。
关于成年业余球友如何更好学球成长?
马凯旋教练说过一句话,印象深刻,“成年业余球友在刚刚入门启蒙阶段,花个三五年打打基础,看似长,实则短,甜头稍微一吃,至少十几年起步,非常值得”!
关于付费问题。
只要经济条件允许,适当付费,我认为是提高的捷径。
关于如何更快成长?
除了烧教练,练习之余加强自身思考,边练边想,是我一直倡导的意识理念。
03
你让我闭门造车,自问自答,可能很多时候写出来的东西并不解渴,希望大家多多私信我提问,只要时间精力允许,我也会精选更多好问题与大家分享!
发布于:河北省上一篇:没有了